电话:13588288099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教育资讯

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为例

来源:师迅宝教师人才网 时间:2021-02-23 作者:师迅宝教师人才网 浏览量:
摘 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院校二级学院成立心理工作室,以团体辅导和心理分级为主要工作方法,预防先行,及时介入,分类预警,持续跟踪,创新工作平台,更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有助于民族院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进行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等重要使命,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效能关系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很多偏远的民族地区发展滞后,信息传播窄化,理论更新不及时,对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因此,了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在民族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湖北民族大学地处鄂西,生源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大、问题多。湖北民族大学学部目前在籍学生共4000多人,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17个少数民族,占整体生源的90%,近80%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加之学专业学制长、层次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部学生工作的重要模块。以往由于平台和理念未得到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循守旧,无法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要求,也无法适应学生需求,急需改革创新。2017年,湖北民族大学学部立足校情院情,成立了学校首个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室——桃源心理工作室,依靠学校学院政策经费支持,拓宽工作范畴,丰富工作对象,以心理分级抓预防,以团体辅导塑心灵,有的放矢开展大学心理健康维护、预防、干预等各项工作。我们期望通过创新工作平台、更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以项目研究助推实践探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育人实效,以学部作为改革试点,将工作模式推广至校内外,为民族院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进行探索。

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室的开设背景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中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推进在院 (系)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工作站、各种谈心室、生活指导室等,充分发挥二级学院 (系)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符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可见,通过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来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趋势。随着时间推移,研究“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的学者日渐增多,而这一趋势在主流会议和论坛讨论中也越发明显[2]。学者普遍认为,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作为创新载体,是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心理育人效能的重要途径。全国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依托心理工作站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估计,随着知识和理念的进步,未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以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为据点将成为主流趋势。而民族院校更是因其生源特殊性需要紧跟趋势,顺势而为,创新方法,积极求进。

湖北民族大学学部建立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标准;为处理弱势学生群体相关工作提供平台、思路和路径,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减少心理危机事件;以心理工作室为平台,使心理工作模式和制度固定并一以贯之,不因人员变动致使工作失序脱节;有利于开展内容更多样、对象更丰富、程度更深化的工作,使工作效能得以提升;有利于工作成果转化,可以为学生工作创造更多价值。

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室的工作主题和思路

为优化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工作效能,湖北民族大学学部创设了桃源心理工作室。桃源心理工作室以心理分级抓预防,以团体辅导塑心灵,通过转变心理育人模式,更新心理工作方法,明确心理工作目的,依托专业特色,紧贴学部实际情况,使心理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实际作用。

首先,创建优良工作体系,优化工作方法,稳固工作理念,确保工作内容落到实处,提升工作成效;其次,将团体辅导和心理分级制度相结合,根据不同性格的工作对象进行更细致、有代表性的分级,构建轨迹性心理跟踪档案,确保五级预防网络和五级危机处理渠道行之有效;再其次,心理平台载体的创建推动品牌的创建、成果的转化,使心理工作不囿于心理咨询,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心理工作,在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发挥更有益学生和教育的作用;最后,将其他弱势群体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畴,推动学生工作的整体优化,促进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实效。

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功能上有很大区别,前者更侧重以信息了解为抓手,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在此基础上融合个案分析和心理咨询等功能进行危机干预。所以,桃源心理工作室转变“救火员”的单一角色,将自己定位为“预防者”“维护者”“陪伴者”,覆盖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团体辅导进行信息把控,再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级,确立跟踪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作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将工作内核由“心理咨询师中心”变为“来访者中心”,将“助人自助”理念贯彻始终,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对心理工作“去标签化”[3],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在阳光下剖析心理问题,减少来访者畏惧心理,减少学生的歧视眼光,使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室的工作实践

桃源心理工作室作为民族院校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载体,以团体辅导和心理分级作为主要工作方法:以心理分级为方式预防先行,构建预警,以覆盖全体民族学生的团体辅导为方式进行心理预防、心理分级、跟踪管理和危机干预,再加上创新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创建心理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夯实心理五级防护网络,使心理工作以“流体”[4]的状态嵌入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全方位发挥心理育人功能。

目前团体辅导分为常规和特殊功能团体辅导:(1)常规性团体辅导主要面对新生和高年级学生进行,帮助新生熟悉环境,在友善活泼的氛围中纾解压力,创建安全有效的反馈渠道,为大学生活的依序展开创建缓冲维护渠道;在高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中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科学分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轨迹管理和干预。(2)特殊功能团体辅导主要针对发生重大应激事件(例如非正常死亡案例和出现重大分离事件,如实习、分班等)的班级,通过团体辅导让学生顺利度过分离情境,调整分离情绪。

心理分级是通过心理来访、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全体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掌握和鉴别,对学生心理状态,按照程度从重到轻分为A/B/C/D级:A级为学诊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B级为未诊断但有明显不良心理症状的学生;C级为平时心理健康状态正常但应激情境下会有超水平情绪出现的学生;D级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心理分级的基础上构建对应观测和处理预警机制,建立不同级别心理档案,设置不同层级跟踪轨迹并依据开展工作,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团体辅导和分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的放矢,直击目标,在差异和统一中寻求平衡状态,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方法和情理上求得中和,提升实效,进一步激发民族院校学生工作的活力。

民族院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室的实效提升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在二级学院设置心理工作站并非一劳永逸之法,除此之外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使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效能进一步凸显,发挥实际作用。

项目执行须优化。首先,落到实处是关键,将既定规划完整地完成是目标实现的重点;其次,明晰细节,不论是五级心理预防网络还是五级应急处理程序,都要精确夯实并确保发挥作用;最后,重视反馈并依据相应讯息和学生特点更新工作方式和理念也是重中之重。

育人实效须提升。活动开展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是关键,要利用丰富有趣的活动、培训、测评等吸引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助人自助”心理工作理念的深入贯彻、“来访者中心”工作法的实施真正使心理育人的初衷得以实现[5]。

项目成果须转化。桃源心理工作室要建立宣传推广渠道和平台,提托校内外资源进行工作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并及时有效反馈到师生群体中去,让“桃源心理工作室”的品牌得以彰显。心理工作室在心理功能基础上还可灵活搭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加强转化推广;接下来,依托桃源心理工作室进行心理工作资源整合和工作系统整合,创建校级心理社团,开展针对全校师生的心理相关活动;创建心理工作APP,不仅面向师生,亦可与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合作,进行更精细而智能的心理咨询工作。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是传统还是智能,桃源心理工作室要更主动、更有创新精神地投入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发挥好“塑造心灵、维护心灵、陪伴心灵”这一功能,推动品牌推广和转化。

民族院校大学心理健康工作更新载体、创新方法,搭建平台、拓宽路径,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规定动作,而是充分发挥其育人实效和成果转化效能,也使得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推动工作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贾萍,高鹏.高职院校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实践探究——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公共事业系“心晴驿站”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4):49-53.

[2]王玉.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1-73.

[3]潘子松,李丹.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8):74-75+78.

[4]余梦月,李宏,崔建兵等.注重思想引领 创新工作方式——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8):183-185.

[5]曲径.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45-46.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杭州师迅宝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4350号 浙公网安备33010902001762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太古广场1幢2507-2509室 EMAIL:isoweb@qq.com

人力资源证: 330109000114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